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

智慧医疗,未来已来

发布时间:2021-01-18 点击数:1349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智慧医疗已被视为风口产业。智慧医疗,听起来很远,却已经“悄无声息”地融入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新冠疫情的爆发及持续,也让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体验了智慧医疗服务。在这场抗疫之征中,不论是在线问诊、远程会诊还是医疗机器人的运用都是智慧医疗的体现。

 

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健康产业科研成果发布会智慧医疗专场论坛中,动脉网、推想科技、惠每科技等智慧医疗前沿企业围绕数字医疗、智慧医疗场景、智慧医疗的未来等主题进行了研讨。

 

 

快速发展,智慧医疗时代已经到来

 

2009年,IBM发布《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正式揭开了 IBM“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序幕。

 

11年的时光悄然而逝,曾经的蓝图正在逐步落地,智慧医疗作为整个“智慧地球”战略布局中的“六大智慧”之一,也早已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智慧医疗,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

 

 

智慧医疗就像一个多功能“管家”,通过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健康监测等服务提高患者就医的便利性,“调和”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以下简称CDSS)、电子病历等智慧核心信息系统的建立,辅助医务工作者更高效、高质量的完成诊疗工作;通过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为医院提供药品、试剂、耗材、物品等物流全流程追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服务。

 

由于全球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医疗资源的紧缺,各国政府、医院及个人都越来越重视智慧医疗产业的投入,推动着相关智慧医疗政策的改革与落地。全球智慧医疗市场在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医疗新模式的带动下,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也不例外,2019 年,中国智慧医疗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126 亿元。随着中国智慧医疗市场需求不断増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智慧医疗市场。

 

2015-2020 中国智慧医疗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健康界

 

而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为智慧医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疫情防控过程中,为进一步降低患者交叉感染风险,各大医疗结构、互联网医疗服务商陆续开通在线诊断服务。数据显示,春雨医生在疫情高发期间平均每天有近5万人次进行线上问诊,好大夫线上医疗平台平均每天访问人数更是高达12万人次。

 

在疫情的冲击下,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资讯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和规范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更是为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四大板块 为医疗行业注入“全新活力”

 

目前,中国智慧医疗产业发展可以分为智能硬件、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医疗信息化四大板块,覆盖智慧医院、区域医疗、家庭健康三大场景。

 

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应该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智慧医疗产品之一,我们随身携带的运动类健康手环、手表,日常使用的智能体重秤,家庭、医院配备的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智能服药提醒器等等都属于智能硬件的范畴。

 

 

但由于设备成本和缺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以下简称NMPA)认证,目前,我国智能硬件大多以“健康级”为主,更多提供的是监测参考数据,并不能达到医疗标准,真正能够取得NMPA认证的医疗级智能硬件只能占到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左右。

 

不论是“健康级”还是“医疗级”智能硬件,目前都成为了人们大健康生活的辅助,心率、血压、血糖、睡眠状态的检测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掌握自身身体状态。

 

远程医疗

 

相较于近年来才兴起的智能硬件,远程医疗可以算的上是智慧医疗中的“鼻祖”,在中国的发展时间甚至比智慧医疗的提出时间还早了近20年。

 

据记载,早在20世纪80年代,广州远洋航运公司就通过电报对远洋货轮上急症患者进行了跨海会诊,这是我国最早的远程医疗,也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远程医疗的“前世”。

 

如今的远程医疗在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等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已经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查房等功能。

 

在今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中,远程医疗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不仅通过5G技术对湖北、安徽等地的患者进行了远程会诊,还利用5G双千兆+远程CT扫描助手,为四川省甘孜州3例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了远程CT扫描,成为了全国首例远程操作CT进行诊疗的案例。

 

2020年2月4日下午,华西医院周陶友主任医师正在为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一名危重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进行远程诊疗

 

远程医疗的发展更像是一种资源的共享,更大程度地扩张了医疗技术前沿地区的辐射范围,能够进一步补足偏远地区的医疗短板,为偏远地区的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移动医疗

 

而移动医疗,则是我们日常就诊过程中最常见的智慧医疗板块。所谓移动医疗,其实就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等移动设备接受医疗健康服务,我们日常使用的丁香医生APP、各大医疗机构的线上问诊小程序都属于移动医疗服务板块。

 

 

移动医疗的成熟和进一步发展也改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方式和患者的就诊方式,前往医院看病将不再是患者唯一的选择。这样一来也进一步缩短了患者的就诊时间,改善了患者的就诊体验,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以邵逸夫互联网医院为例,邵医健康云平台上线后,医院患者门诊就诊时间从4-5个小时缩短到了1.7个小时,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5%以上。

 

医疗信息化

 

如果说以上三个板块对于患者的便利性更强,那么医疗信息化这个板块所服务的主体则更偏向于医院。

 

对于医院来说,每天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十分庞大,从患者病历到药品用量、库存再到院内综合数据,每一项都细致而繁杂。

 

以病案管理为例,一个患者的病案需要经历病案室回收、整理、编码审核等环节才能最终入库,在此期间,还会经历多项审查、核对,耗时长,所需人力也相对较多。

 

病案管理流程

 

2010年,我国出台了《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开始大规模推广电子病历。电子病历的推广和利用,将数字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到了病案管理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病案管理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

 

当然,电子病历只是医疗信息化的一部分,如今不少医院还引进了CDSS系统,在医生诊断时进行病历质控,以降低病历缺陷问题,提高诊断质量;建立医院信息系统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

 

5G、AI、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诞生,让智慧医疗不再是纸上谈兵。在智慧医疗的加持下,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质量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其工作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对于患者、受众来说,智慧医疗的运用也为其提供了更加快捷、便利的医疗服务,进一步促进了“健康生活”的实现。

 

而一直以来聚焦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华西大健康产业功能区也把智慧医疗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在功能区构建的“一个动力源,三大重点细分产业,六心联动”的“136”产业体系中,明确指出将通过智慧赋能,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

 

正在建设中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将通过功能区各医疗机构、健康管理平台企业、智能设备制造企业等渠道整合专项医疗数据和综合健康数据,整理并储存个人诊疗信息、可穿戴设备搜集的生命体征数据等,完善个人健康数据库。同时,功能区还将引入智能穿戴设备制造、健康软件开发、物联网研发应用等企业,为智慧医疗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近年来,功能区联合相关单位相继启动建设了环华西5G远程诊疗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大厦等多个智慧医疗项目,未来华西大健康产业功能区还将进一步打造智慧医疗和健康生活的示范性样本。

 

【END】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