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二抗与“背景”的那些事儿
➤ “wb结果一塌糊涂,非特异性条带实在太多”
➤ “IHC的背景太强了,肿么办”
小编当年也深受其害,非特异性结合或背景干扰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实验结果,不仅浪费试剂而且减缓实验进程。在WB,免疫荧光,免疫组化等各种免疫实验中,二抗被设计靶向免疫球蛋白(一抗),并用作免疫分析的检测试剂。不得不说,由二抗选择不当带来的“背景“不容小觑。
那么,我们来细谈如何选对二抗,提高特异性,让 “背景“从此是路人。
01
种属来源
首先是种属来源,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二抗的种属来源必须不同于一抗的种属来源。例如,当使用的一抗是鼠源,那么二抗必须是非鼠源的,否则就会出现假阳性。
02
特异性反应
接着,要确保二抗可以识别目标一抗,除了要考虑一抗的物种,还包括一抗的类型和亚型。
如果一抗是兔源多克隆抗体,那么需要使用抗兔的二抗。一般来说,大多数一抗是在小鼠或兔的体内制备的,因此常用的二抗是抗鼠IgG和抗兔IgG。
另外,我们要选择靶向一抗类型或亚型的二抗。譬如,当一抗是IgG1,那么二抗可以选择抗IgG1或IgG。但是选择IgG当做二抗,需要考虑IgG2/3/4带来的“背景”。
03
交叉吸附
除了确保二抗识别一抗外,还有妙招提高二抗的特异性。交叉吸附指纯化后的二抗再次通过一个纯化柱,而该纯化柱上固定了其他种属来源的抗体或血清。因此,这种方法可以降低交叉反应性,从而减少背景和提升抗体效价。
特别是多重标记实验中,对富含免疫球蛋白的组织或细胞中染色时,建议使用交叉吸附过的二抗。Invitrogen提供丰富的多种属交叉吸附处理过的二抗。下图的二抗经过与牛、山羊、兔、大鼠和人IgG以及人血清的交叉吸附处理。

04
抗体片段
针对IHC和IF检测某些Fc受体表达丰富的组织比如脾脏,淋巴结等,降低非特异性还有奇招。F(ab’)2抗体片段不与Fc结合,从而大大减少背景的干扰。另外,F(ab’)2的分子量较小并且易于穿透组织,所以是IHC和IF的首选二抗。

05
标记物
此外,还有跟二抗标记物相关的,例如荧光染料选择不当也会造成“背景”。需要注意选择发射光谱不重叠的基团,避免信号干扰。Alexa Fluor,Alexa Fluor Plus等染料具有卓越的亮度和较高的信噪比,是您的不二选择。
还有在IHC和IF中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体系检测富含生物素样本也会导致强“背景”。
总结
聊完二抗与“背景”的那些事,相信小伙伴能妥妥的“避雷”了。总的来说,二抗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样本信息灵活调整。那还等什么,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吧!